績效向左,創新向右
流程固然是保持公司運營穩定的前提,但是如果把流程作為當下時代中的運營思想,恐怕弊端會更多一點。
和層級一樣,績效是另一個一直以來被廣為詬病的管理學名詞,而績效在某種程度上還和層級有著天然的聯系。隨著組織形態的嬗變,人們對績效的憎惡感也越來越強烈。尤其是當績效的后面被追加上“主義”的時候,績效主義在諸如王石這樣的企業家眼里,就成為了企業的膿包。
仔細想來,中國在改革開放以來的30多年里,也確實把自己變成了績效大國。“多快好省”,“趕幫超”,“大干100天”這樣的標語都帶有濃厚的績效主義色彩。很多人都分析,王石前一陣子在微博上怒斥績效主義的背景,正是萬科集團的“5986模式”(拿地5個月動工、9個月銷售、第一個月售出八成,開盤得賣出60%)導致了其不斷陷入質量門的風波中。而有過萬科似教訓的企業,并不在少數。
不僅僅是在中國,通用汽車前副總裁鮑勃·盧茨在分析美國整體競爭力下降的時候認為,美國企業的經營理念出現了問題,“主要追求財務回報的領導者,將這種回報與商業計劃相掛鉤,操縱所有其他因素去達成該指標,結果往往事與愿違。就算目標能夠實現,也只是曇花一現。”
在金融危機之后,創新精神被奧巴馬政府提升到了絕對高度,這可以看做是對之前美國式績效主義的一次糾錯。追求創新而非短期回報的硅谷精神在貝索斯、艾倫·馬斯克這樣的“瘋子”的推動下,被再次引爆。
不再卓越的通用汽車
王石在怒斥績效主義的時候,援引的是索尼前常務董事天外伺郎在多年前的一篇文章《績效主義毀了索尼》。在這篇轟動一時的文章里,天外伺郎字里行間充滿了悲憤與惋惜。他覺得索尼自1995年實行的績效主義完全違背了創始人井深大的精神。專注于研發、忘我創新的激情團隊不見了,取而代之的是讓大家整天想著如何獲取高額報酬的“外部動機”。
“今天的索尼職工好象沒有了自發的動機。為什么呢?我認為是因為實行了績效主義。績效主義就是:業務成果和金錢報酬直接掛鉤,職工是為了拿到更多報酬而努力工作。如果外在的動機增強,那么自發的動機就會受到抑制。”天外伺郎認為,這和井深大的“工作的報酬是工作”的理念完全相悖。
和索尼在電子科技領域的沉淪遙相呼應的是美國的通用汽車。這家在斯隆時代獨領風騷的汽車業乃至整個制造業巨子,在鮑勃·盧茨眼里就是活生生被績效主義搞死的。在他的新書《績效致死》中,以個人在通用之經歷,痛陳通用汽車的績效文化。
做產品出身的盧茨在同意加入通用的時候,提出了為公司創造價值的三個階段:改善現有產品;打造未來產品;永久改變公司文化。他認為用三年的時間可以完成,實際結果卻是三年又三年,三年又三年。
其實,盧茨之所以會在最后一個階段提出永久改變公司文化,是因為他很早就看到,通用汽車的已經丟掉了“卓越”的氣質。平庸,不犯錯誤,完成自己領地內的指標,這是當時通用汽車的主流思潮。
而這股思潮源于上世紀70年代汽車設計部門的式微。在此之前,設計部門一直都是實權派。設計部門的主管才華橫溢,個性鮮明,那時的通用汽車帶有強力的個人風格,廣受好評。如果看美國70年代電影的話,會發現通用汽車簡直成為了美國的標志。
此外,斯隆對設計部門格外關照,其主管甚至可以直接給斯隆打電話。然而,70年代末期,情況發生了逆轉。設計部門要更大程度上服從“整個鏈條”,要多考慮團隊和財務狀況。隨后,設計部門失去了發起者的角色,反而是工程部門在設計上開始了主導。個性鮮明的設計師淪為了車身字體設計師。盡可能的多車型共享,控制成本,注意回報率成為了通用汽車設計的主導思想。
“浪費、傲慢以及張揚從不是誘人的特質,但是缺少這些特質的汽車公司卻付出了驚人的代價,熱情洋溢、活力迸發。迷人的創造力火山,變成了靜靜的山巒,僅在頂部有一處靜靜冒煙的火山口,散發的除了平庸還是平庸。這一向平庸的轉變對守財奴來說無比誘人,卻摧毀了企業競爭與征服的能力。”可以想象,當理工科出身的盧茨寫下如此文字的時候,他對績效的反感已經噴薄欲出了。
在日本(ben)汽(qi)車(che)打入美國(guo)市(shi)場的(de)(de)(de)(de)(de)時候,通(tong)(tong)用(yong)汽(qi)車(che)也嘗(chang)試過各種方式的(de)(de)(de)(de)(de)抵抗,比如到(dao)中(zhong)國(guo)開(kai)辟(pi)新的(de)(de)(de)(de)(de)市(shi)場,與日本(ben)品(pin)牌形成(cheng)戰(zhan)略聯盟,并購(gou)薩博等等。除(chu)了在中(zhong)國(guo)市(shi)場的(de)(de)(de)(de)(de)成(cheng)功(gong),其他的(de)(de)(de)(de)(de)嘗(chang)試基本(ben)都(dou)是(shi)(shi)以失敗而(er)告終。盧茨認為,不(bu)能不(bu)說是(shi)(shi)由于通(tong)(tong)用(yong)汽(qi)車(che)的(de)(de)(de)(de)(de)文化(hua)發生(sheng)了根本(ben)轉變,從產(chan)品(pin)至上(shang)變成(cheng)了財(cai)務至上(shang)。通(tong)(tong)用(yong)汽(qi)車(che)有很長一(yi)(yi)段時間(jian)里都(dou)是(shi)(shi)把有財(cai)務背景的(de)(de)(de)(de)(de)人(ren)提(ti)升(sheng)到(dao)運營崗位,而(er)不(bu)是(shi)(shi)更加懂產(chan)品(pin)的(de)(de)(de)(de)(de)人(ren)。職(zhi)業經理人(ren)主宰(zai)了這(zhe)家公(gong)司(si)。頂層高(gao)管不(bu)再(zai)關注產(chan)品(pin)對(dui)消費者是(shi)(shi)否(fou)有吸引(yin)力,而(er)是(shi)(shi)本(ben)著“成(cheng)本(ben)最小化(hua),收入最大化(hua)”的(de)(de)(de)(de)(de)原則。至此,一(yi)(yi)股對(dui)偉(wei)大產(chan)品(pin)的(de)(de)(de)(de)(de)專注與熱情,自上(shang)而(er)下地消失了。
掃一掃,轉到手機閱讀:
隨時隨地看,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。
熱點資訊
熱點圖文
九種最重要的領導力
管(guan)理者該(gai)如何做好授權(quan)呢?這其中最重要(yao)的就是權(quan)力(li)和責任的統一(yi)。即(ji),在向員工(gong)授權(quan)時,既定義好相關工(gong)作的權(quan)限范圍,給予員工(gong)足夠(gou)...
品牌,你夠個性么?
簡而(er)(er)言之,品牌就是一種(zhong)聯想。身處大數據時代(dai),我(wo)們每天主動(dong)或被(bei)動(dong)得到的訊息并非不足,而(er)(er)是過量。那么,品牌信(xin)息或聯想的同質化...
無印良品的美學啟示
在這個無處不品牌(pai)(pai)的(de)時代,無印良品卻在“淡(dan)化品牌(pai)(pai)”。“簡(jian)單”、“純樸”、“禪意美學”。品牌(pai)(pai)悖論的(de)背后,卻贏(ying)得了無數擁(yong)躉。好...
解讀紡服業渠道管理的三大矛盾
很久以前(qian)各行(xing)各業提出“渠道為王”“決勝終(zhong)端(duan)”的口號,這充分體現(xian)渠道建設、服務(wu)終(zhong)端(duan)的重要性。服裝企業如何做好渠道規劃、控制...